“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海派书法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时间:2013年01月20日 地点:0米层多功能厅
活动内容
讲题:“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海派书法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主讲人:陈一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时间:2013年1月20日 下午13:30
地点:中华艺术宫 0米层 北区 报告厅
内容梗概:
1、“海派”名称之由来
2、“海派”文化之特征
3、超链接:江浙沪书史钩沉
4、“海派”书法渊源与传承
内容:
“海派”之名,由“海上画派”之名演绎而来,与历史上许多书派如吴门书派等一样,是“由画而及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汇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精华,吸收诸多海外文化因素的海派文化,其特征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因此,其书法艺术之取向当可以一豹而略窥其貌。
人物介绍:
陈一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敦煌学研究》编辑,重庆书画院理事。著有《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兰亭序》在唐代的传播及影响》、《宋代丛帖中的《兰亭序》刻本》、《碑帖技法讲座——王羲之《黄庭经》》等理论研究成果。
陈红梅(陈一梅),1968年生于浙江桐乡。
1987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本科。
2002浙江大学艺术系美术学书法篆刻创作方向硕士,导师陈振濂教授。
2006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美术史论专业博士,导师范景中教授。
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敦煌学研究》编辑,重庆书画院理事。
主要学术成果:
《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专著、编撰《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1925-1932年、《〈乐石社社友小传〉笺补》、《李文田金石稿》《李文田事略》校勘、《P2141〈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草书字形辨识》、《“定武兰亭”与赵孟頫书风》、《董其昌与〈兰亭序〉》、《敦煌草书写卷〈大乘起信论略述〉研究》、《《兰亭序》在唐代的传播及影响》、《宋代丛帖中的《兰亭序》刻本》、《碑帖技法讲座——王羲之《黄庭经》》、《碑学大师的“兰亭”情结——陆维钊与《兰亭序》》、《独创精神与循古情结——陆维钊的书法创作之路》、《〈印人画象〉校录笺注》、《敦煌写卷中的王羲之书法临写本》等理论研究成果。
主要参展经历:
1998年,草书作品入展“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
1999年,篆书作品入展“浙江省优秀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4年,草书、隶书作品如入展“首届浙江书法教师成果展”
2004年,草书作品入展“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
2005年,在浙江大学举办首度个展——“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汇报展”
2006年,行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
2006年,参与联展“今日书象,海上八人书法展”
2009年,参与重庆、香港、澳门、台湾书法篆刻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