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从民间画匠成为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油画代表人物 忻东旺“言传身教”直面现实

发布日期:2024-12-03      浏览次数:

   正在中华艺术宫进行的“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是已故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性人物忻东旺的回顾展,更是对当代艺术如何回应社会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展览现场展出忻东旺200余件经典代表作品与创作档案,以及艺术家在高校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手稿,观众得以一窥艺术家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创作与传承的独到理解与深刻思考,体会到艺术家以“身教”传递创作热情,以“言传”启发学生自我发现的教育理念。

 

 

绘出“时代肖像”

 

   忻东旺笔下的人物多为农村人物,或者是从农村到城里务工的人。其实,他的艺术生涯正是从一名民间画匠开始的。青年时期的他曾靠走村串户,画炕围子和玻璃画维持生计,他也在煤矿做过临时工,刷过油漆,割过玻璃,在印刷厂当过设计员,后又考上大专,成为幼师美术教员……一步步艰难跋涉,直到最后进入高等美术院校教师行列,成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油画家之一。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民族的气质”。现场展出的作品《早点》《明天·多云转晴》与《渡》,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也折射出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与反思。

 

   忻东旺曾经将农村人物写生带到课堂中,他说:“不了解农民生活,中国青年就无法正确感受这个时代的文化。或许繁华的都市早已是你生活的全部,但构成中国当代文化格局的,决不能缺失占有多数人口的农民的生存情感。”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认为,忻东旺的创作实践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是中国当下的“时代肖像”。展览总策划、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表示,忻东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精湛的绘画技艺,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创作注重自我超越

 

   从早期写实风格的作品《适度兴奋》《客》,到后期的写意表现的作品《观》《少年》,忻东旺逐步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探索出一种更加自由、富有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试探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认为,忻东旺不仅在艺术作品上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的艺术探索之路也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性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指出,忻东旺作为承担民族美术历史使命视野下的重要个案,通过进城务工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形象塑造,在绘画的写意性层面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教学言传身教

 

   据介绍,在教学中,忻东旺尤其注重“意象”的表达。这一观念仍是源于中国传统艺术,他将其与西方写实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民族气质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独特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双喜认为,忻东旺的教学真正做到了言传与身教的结合,他的教学实践对推动中国艺术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厅的部分作品旁展示了忻东旺的创作草图与小稿,例如《金婚》《世面》,通过这些小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艺术家从初步构思到最终完成作品的思维演变。厅内实物再现了忻东旺早年为农民绘制的炕围子作品,反映了他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强调,本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是对忻东旺艺术贡献的肯定,也是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探索。展览在梳理忻东旺艺术成就与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艺术如何承载时代的重量?教育如何启发学生的社会关怀?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每位观者都能带着这些问题,重新审视艺术与生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转载自《新民晚报》20241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