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6场展览15场活动齐聚 来中华艺术宫与艺术家深度对谈感受最美“海上风华”

发布日期:2023-09-30      浏览次数:

  时值中秋佳节和国庆74周年双节长假,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6场风格各异的重磅展览和15场主题策划活动,为市民和观众提供丰富的假日艺术普及和公共教育体验,在上海著名的文化艺术地标掀起假日最美“海上风华”,共享充实、丰富、高质量的假日艺术文化生活。

 

  长假首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已经为南广场的大台阶妆点上一朵硕大的牡丹图案,以地贴的形式烘托“牡丹盛放迎国庆”的喜庆氛围,也为长假首日前来参观的市民观众提供了一处绝佳合拍打卡地。“我之前是‘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记得当时这儿大台阶上是玫瑰爱心的涂色活动,这次来发现更换了牡丹图案,感觉眼前一亮,而且和整个节庆氛围都很贴合,非常喜庆。”张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除了继续再外部布置上呼应节日氛围,不断推陈出新,在展览内容上也做足功夫。作为向国庆74周年献礼的作为的大展,正在馆内0米层举行的“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首当其冲。该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解放日报社共同组织策划,以93件集结上海和全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从信仰之城、美好之城、宜居之城、暖心之城、开放之城五个版块,充分展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书写“人民城市”上海的美,展现最美“海上风华”。有观众表示,“以如此体量和美术形式全面展现上海之美的展览,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不仅让上海观众,更让全国观众对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回忆。

 

  此外,占据49米和41米层整整两层展厅的常设展“美术作品中的上海”,遴选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优秀馆藏,以时间为脉络,艺术地梳理和展现发生在上海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主题,呈现“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33米层的“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汇聚了从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到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谢稚柳等百位著名书法家的百件书法力作,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极具学术分量和视觉冲击的教科书级观展体验。

 

  0米层的“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以五组没有美术背景的非专业人士(网络用语为“素人”)策展的美术展览,传递普通人也能实现美术梦想的理念,践行“人民美术馆”理念的有益实践。“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 则是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以桑皮纸为创作媒介的美术展览,集结了新疆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的百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第二届‘和平鸽’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暨中国、新加坡、马耳他优秀绘画作品展”则以“科学、绿色、未来”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中国、新加坡、马耳他三国青少年儿童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现了小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

 

  “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新展领衔,六展齐聚各有特色各表其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丰富的馆藏为底色,以强大的策展力为依托,以聚焦海内外的学术眼光,为长假期间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了一道绝佳的艺术看展大餐。

 

 

  为让更多的市民朋友走进美术馆品读艺术,了解这段光辉历程,9月30日,中华艺术宫特别策划了“海上风华——从城市心灵透视文化特质”艺术对谈活动,邀请参展艺术家丁筱芳、韩子健、庞飞与学术主持张立行一起展开对谈,探讨通过艺术作品挖掘和传播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创作技巧,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特别思考。

 

 

  艺术家丁筱芳与大家分享他热衷描绘城市的原因。“我们生长、生存在城市之中,怎么可能不对这城市有依恋的情感呢?城市喧嚣繁华,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不息,人们熙来攘往,时光无彩缤纷,日常所见所闻,入画的东西太多了,画家怎能不拾光流影”,丁筱芳表示,“城市建筑的创作构图有自由空间,创作可以无限阔大,不断探究深入,就如同城市发展的旋律日新月异,变化莫测一样。”

 

 

  建筑家韩子健分享了在创作《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洋山深水港区》采风时洋山港现场带给他的巨大震撼。他坦言,洋山港与传统的港口非常的不一样,它的特点就是“无人”,是智能、高效的自动化运作模式。所以韩子健也采用比较别致的视角,运用高浮雕的表现方式,利用3D,实现多层透叠视觉效果的现代技术,结合拼贴和空间挤压的手法,在消隐“人工”痕迹的处理中,探索一种新的形式趣味,也使得创作能把现场考察的感受进一步地生成和转化,与观众朋友们建立共鸣。

 

 

  艺术家庞飞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参展“海上风华”。他认为,以广富林遗址为载体的广富林文化,被誉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在上海历史文脉中的重要地位。用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好“广富林”,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正是其创作的初衷。遗址公园形态丰富,必须抓住最有特色的典型形象,于是,庞飞选择了水下博物馆为主体画面,同时大面积的蓝色泼染,再运用一些自己的特殊方法,既是水也是天,整体呈现出一派江南清新气息。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始终在“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引领下,持续推出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活动,让更多市民观众通过公教活动走近馆藏精品,为架上艺术赋活不息生命力。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精心策划了15场公共教育活动,在整个假期缤纷“上架”,不仅活动涵盖导赏、体验、讲座、互动、对谈、沙龙等多样种类,内容更是为不同参观需求的观众“量身打造”。

 

 

  其中,围绕“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策划的5场导赏、讲座、对谈活动,邀请艺术家、策展人等专业人士深入浅出地读解展览,通过美术的形式向观众尤其是外地观众介绍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风华;包括活字印刷、中国韵味团扇、巧手编织、版画印书签、彩泥塑中国等在内的传统非遗体验项目,则是喜爱传统文化的观众们的不二之选;由孩子们带来的文艺展演、“天下潮童”等活动则精准定位亲子观众的参观体验,可谓长假“遛娃”的绝佳方案;更有艺术跨界的电影分享交流会,既把喜爱电影的观众“请进来”美术馆,也通过分享让艺术的观念从美术馆“走出去”。

 

  此外,为了方便观众选择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参与体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在长假期间的推送也进行了特别策划,确保每日一主题,精彩不重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新媒体账号,也将在假期推出线上打卡线下兑礼活动,丰富线上线下互动体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美育共享理念,欢迎更多观众在长假里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这个‘大美育课堂’,共享艺术的闪耀光芒。”

 

 

  活动主办方期待更多观众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度过一个沉浸式的艺术假期,共享最美“海上风华”。(转载自《上海热线》202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