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线上服务赋能社会美育,申城“大美术馆计划”云端起航

发布日期:2022-03-24      浏览次数:

 

  “从大约两万余件藏品中,我看到以上海为主的中国几代艺术家有大量描述、抒写和讴歌人民的创作……”昨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艺术家作品中的人民主题表达”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全新策划的在线“艺起看”首场云美展上线。市民梁女士带着七岁的女儿听策展人李晓峰娓娓道来600余件展品串起“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线索、历史线索、逻辑线索,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入围文旅部2020-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提名的精品展览,它与大众的空中相逢,也标志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引领的“大美术馆计划”正式云端起航。

 

  近日,得益于市文旅局创新推出的“音爱艺起”文旅特色服务品牌,市民借由“云美展”“云文博”“云阅读”等,感受到上海在特殊时期充满暖意、惬意和诗意的文旅服务。其中,全市美术馆闭馆不停展,聚焦在线服务,转战“云端”最大限度发挥美术馆的社会美育功能,持续传播艺术的能量。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全市美术馆已新推出各类云展览、云活动154项,在未来一周内,还将陆续推出30余项有料又有趣的系列线上活动。此番“云端”艺术供给之所以如此给力,背后共享的是申城阔步发展且渐成常态化的数字美术馆建设成果。

 

形形色色的美术馆云服务让大众尽享艺术“增值”

 

  这段时间全市美术馆为市民“打包”呈上的“云端”艺术盛宴其实有备而来。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告诉记者,美术馆正越来越意识到线上服务的重要性。“把线下的展览、公教活动搬到线上,仅仅是数字美术馆的初级阶段。而目前包括中华艺术宫在内的不少美术馆都在探索云服务的新模式,根据数字、云端自身的特点,进行开拓设计,以此实现美术馆更大程度的创新。”据他透露,“大美术馆计划”正在整合全市近百家美术馆的线上资源,更优质、精准地为大众源源不断提供精神文化食粮。

 

  动动手指,就能“搭乘”便捷的“360度全景看展”穿越至展览现场。最近,明珠美术馆的“慕夏”、久事美术馆的“爱即色彩:马克·夏加尔展”、艺仓美术馆的“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等一连串优质、热门展览,都以这样一种立体的方式让市民百姓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与此同时,更多的美术馆云服务开启形形色色的知识“彩蛋”,让大众得以享受无论内容、媒介还是形式都堪称多元的艺术“增值”。例如,中华艺术宫优选以往举办过的12项主题展览进行二次深度挖掘,对目前正在推进的“近现代美术作品展”“创世神话成果展”等重点展览同步加强线上策展,邀请馆长、艺术家、策展人等进行直播导赏,解读重点作品,分享名家们的艺术生涯与成就;浦东美术馆以特别语音导览让艺术穿透时空,相关小程序上艺术家徐冰亲自讲述“天书”“猴子捞月”等作品背后的故事,很是亲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哔哩哔哩账号上精选过往讲座现场,为希望回顾与交流的美术爱好者开辟空间,呈现重量级嘉宾对“侯赛因·卡拉扬:群岛”“树,树”“丁丁与埃尔热”等展览的深入讨论,持续提供思想能量;刘海粟美术馆上线了“艺术小小史——空中工作坊”,依托馆藏作品,融通史美育推广与手工作坊形式于一身,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兴趣。

 

系统化常态化线上美育,形成永不落幕的“大课堂”

 

  沪上不少美术馆“掌门人”都向记者透露,最近一两年的线上美育正趋于系统化、常态化。馆方主动积累高品质数字化内容,拓展播出平台及形式,向各个年龄与背景的公众免费开放,从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汲取美与智识的社会美育“大课堂”,提升艺术的能见度。

 

  记者观察到,刘海粟美术馆已形成不少线上美育的品牌——“小粟说展”通过时下最热门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直击美术馆最新展览现场,以旁白对展览主题及展出作品给出全面解读与赏析;“粟说”邀请学者、艺术家和学生等以朗读刘海粟文集随笔的形式分享海老的艺术经历和思想;“一件”每期邀请一位嘉宾、围绕一件经典藏品,短时间内尽可能深度解读视觉文化,唤起快时代之下的慢观看。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坦言:“这些系列都是考虑到时下人们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尤其呼应Z世代受众需求的特别策划,不断延伸艺术的展线。”据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透露,策划阶段即考虑线上与线下双轨传播方式,长期而系统化的积累,可谓明珠美术馆近年来数字化建设的“思路”。该馆围绕“风景与书”特展展开的“书的故事”系列在线名家讲堂,为大众搭建起可以系统学习古籍善本知识的线上平台,入选上海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优质在线公益课程。

 

线上探索给美术馆界带来的更多想象令人期待

 

  线上探索给美术馆界带来的更多想象力已被看到。“这两年多里,云展览、云美育对我们馆来说,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直接生根创作的过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告诉记者。她举例,该馆2020年的“青年策展人计划”就是全部在网络平台实现的,用网络的思维、运作和链接方式进行,而不是复制模拟实体空间。龚彦认为,网络空间的表达形式更丰富,便于发起更多的链接与合作。网上海量的观众群以及他们迅速实时反馈所产生的“直面感”,也给馆方的策划带来更多刺激与动力。

 

  美术馆的功能与使命是生产知识、启发智识、陶冶情操、开发“美的生产力”。李丹丹指出,美术馆的线上服务让美育变得不再奢侈,人人都有可能透过线上资源拓展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她认为,与艺术原作的面对面、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都很难被数字技术完全代替,期待疫情的阴霾早日过去,更多的民众从线上“链接”到线下,真切感受艺术的魅力。

转自《文汇》作者:范昕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