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闭馆中的中华艺术宫:立足上海 丰富线上推介内容

发布日期:2020-03-04      浏览次数:

       受疫情影响,国内文博机构闭馆已有一月有余。在外界看来,除了公众不能进入馆内参观之外,这次疫情对公立美术馆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疫情对公立美术馆有何影响?闭馆期间,美术馆内部都在做哪些工作?

       对此,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立足上海,以中华艺术宫为样本,一窥疫情之下,上海美术馆的工作现状及发展机遇。

 

中华艺术宫外景

 

       据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沈捷介绍,这次疫情加快了馆内丰富“线上推介内容”的步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在疫情过后将成为常态。他说道:“中华艺术宫是在1月24日开始闭馆的。一个多月以来,中华艺术宫针对疫情不断地调整线上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特别策划医务藏品专题推文,向一线医护人员致敬。不久也将联合上海各大协会策划举办防疫展览,用多种艺术形式铭记全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中华艺术宫疫情专题推文

 

       在调整线上内容方面,中华艺术宫既对展览进行了介绍,也对艺术界热点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展览介绍方面,中华艺术宫并未将馆内所有展览一一进行全面介绍,而是遴选近期重点展览的重点作品,推出“每日一画”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对重点展品一目了然。公教活动方面,中华艺术宫围绕展览活动,将以往优秀的艺术讲座音频资料编辑整理,推出了“在线音频讲座”,观众可随时随手翻阅。

 

官方推文中的“每日一画”栏目截图

 

       中华艺术宫自世博会中国馆改造而来,开馆以来,始终立足上海,通过展示体量较大的重大美术题材作品,向公众展示上海乃至中国深厚的历史文脉。疫情期间,中华艺术宫的讲座始终坚守这一定位:围绕上海,推出“海上书法名家”系列讲座,携手宣家鑫、刘一闻、潘善助、沃兴华等,向公众介绍海派书法艺术;在 “时代风采”系列主题讲座中,讲述上海悠久的历史文脉与版画艺术传统(上海为新兴木刻版画的发源地)。

 

 

bMFuWedk45pKoisslm0n3IIVa59D0MEdE6jCGygH.jpg

     “海派书画名家”系列讲座目录

       在“时代风采”系列主题讲座中,中华艺术宫就当下热点进行了回应。随着疫情的发展,美术界纷纷为钟南山绘制肖像。但因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参差不齐,故而引起“如何绘制大型现实题材作品及主题人物”的热烈讨论。对此,中华艺术宫在该系列主题讲座中,推出“大型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与展望”及“谈谈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由主讲人(分别为王味之与李前)从自我创作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阐释。“今后也将继续聚焦社会热点,适时策划打造其他栏目”,沈捷说道。

 

 

 

 

“时代风采”系列主题讲座之“谈谈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主讲人李前

 

        除了推广展览及公教活动的常规工作,疫情期间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此,沈捷说道:“相较平时,疫情期间,信息化安全维稳要求加大。因此,我们加强了馆内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对馆内信息化系统内所有服务器统一升级,修复升级,保证疫情期间,馆内信息化各系统的稳定,实现云上移动和馆内线上办文同时可行。”

 

中华艺术宫官方截图

 

       上有虚拟游览、视频回放等线上内容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此后会成为中华艺术宫的常态”,沈捷告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开馆之后,除了维持现有的线上推广内容外,在艺术作品推广方面,会增加线上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如策划推出“跟着艺术家,微观展”活动,邀请艺术家、学者、文化志愿者和公教职员亲临展览现场录制导赏视频,讲解艺术作品;考虑增加微信专题小程序、开发数字化产品,丰富线上美术宣传推广内容。”

       此外,沈捷还透露,目前正在申请延长“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展期,希望观众有更多时间欣赏艺术佳作。

 

后记:无疑,此次疫情加快了文博机构线上推广工作的进程,但问题也十分明显:美术馆应该怎样做线上展览?仅仅是堆砌文字和作品图吗?技术支持能否跟上?在观看线上展览的过程中,艺术原作之“灵韵”是否会消失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转载自《雅昌艺术网》2020年3月3日